如果论文能决定复试成败,那么寒门学子考研将会变得更难

从最近的复试刷人事件说起,目前官方的资料显示是初试高分者在复试时被反超,而初试低分者主要是靠面试逆袭(最后官方给出了两位考生复试的分数构成,但是复试中的面试仅仅只有一个分数,没有具体的小分)。所以真相可能有两个:一种就是低分同学靠着复试表现博得导师青睐,而另一位同学则发挥失常(面试得分29.93,未达到面试满分50的60%);另一种不好说,可能真就是因为论文先有人后有分(这其实在考研复试中也很普遍),因为分数太巧合,但凡每位考官多少差一分都不会是如此结果。当然,在流程上是不可能出现任何问题的。

下面我们来假想一下,如果发表论文能在复试中起到决定性影响的话,考研会变成什么样?

当大多数大学生大一大二还在公共课和专业课考试疲于奔命的时候,部分手能通天的本科生已经跟着导师们发表高水平论文了(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西南某工科名校陈某珏跟着父母发SCI论文,就是top10大学的二年级学生做到的也没几个吧),可能此时你连自己的导师(或者叫毕设指导教师)在哪都不知道,做实验弄数据根本无从谈起。

当然高水平的论文还是极其难发的(即使是水刊也没那么容易),要不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硕博同学为了论文发愁了。不说顶级名校,咱就一般的双一流高校,现在如果你有个北大核心或一般期刊(只要不是过分水)论文,在考研复试时老师肯定会多看你两眼,往上撩几分那是必须的。就算论文不是你自己独立完成的也不是主要完成者,只要参与了,至少你知道论文大概怎么写,怎么发,这在本科生中就已经超越了一大半。

高水平论文,先不说发论文的版面费昂贵,单就是背后的资源(导师,合作者,经费等)一般大学生想接触到除非你真的是特别有天赋,同时又遇到了一位看好你而又愿意无私奉献的伯乐导师,否则作为一名本科生可以说很难,对寒门学子来说会更难。

光是只考自己努力就能收获的考研初试之中,寒门学子的比例已经很少了,大多数理工科本科毕业就必须走上工作岗位(每年考研上岸人数比例很小)。理工科学生考研还要稍微好点(起码学费不贵),各种经济管理法律类专硕,就算考得上,动辄十几万的学费也不是人人都能掏得起的。

大家可以翻一下,前几年部分高中为了能让学生自主招生能表现好而抄袭论文,甚至还有昆明某小学生发表高质量医学论文(论我有个研究员爸爸),可能是从娘胎里就耳濡目染的缘故吧。而关于论文的丑闻年年都有而且数量还不少,像以一己之力提高了国内论文水平的翟大哥,还有不久前爆出的数百起SCI论文造假事件,更是打造了“科研全国看山东,山东看济宁”的神话!

相比较论文,皮豆觉得还是考试相对可靠一些。复试可以有,打分有细则。其实像大多数不需要临

场应变的(比如播音)专业面试内容完全可以放在笔试中进行考察。论文加分也可以有,但须在考前给出具体规定,比如一篇何种等级论文复试加多少分。

推荐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|京ICP备2022015867号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