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近日,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杨皓自拍自导的纪录片《野生导演》,荣获第11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大学生纪录片、Minute国际短片节“EYE非虚构短片”奖、第5届西湖青年纪录片论坛优秀展映作品等多项荣誉。杨皓也凭借该片成为第14届深圳青年影像节纪录片单元最佳导演。
《野生导演》聚焦义乌市福田街道北下朱电商小镇,讲述以源头哥为代表的普通人群在短视频电商时代的奋斗史。
北下朱平民的造梦空间
北下朱村在电商直播的风口一夜走红,被冠上“网红直播第一村”的称号。村里涌进上万人,充满喧嚣。路边随处可见主播,有正在直播的、有在路边拍视频的,有穿着奇装异服的、有咆哮怒吼的……为了爆单,使流量变现,他们一直在拍摄、剪辑、制作。
爆单,是北下朱所有主播的目标,它代表着某条短视频或直播突然大火,拉动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销售。相应的,带货主播也能一夜致富。
源头哥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。他立志做“某音界的周星驰”,有着对精神和变现的双重追求。2020年,满怀梦想的他来到北下朱闯荡。他精心打磨拍摄每一条视频,动作、眼神、台词、拍摄都很下功夫,在一众草根模仿者中显得颇有戏剧张力。如今,源头哥因独特的装扮与表演已小有名气,在某短视频平台拥有26.2万粉丝,但始终面临流量难变现的困境。
他曾因一条被迎头泼冷水的视频突然走红。随后,他每天至少被泼50盆冷水,从秋天泼到冬天,连泼了两个月。然而这些冷水没能带来爆单。但他不气馁,仍坚持写脚本、拍视频。
相对而言,英姐属于保守派。她个头不高,嗓门却不小,说起话来铿锵有力。她的视频没有源头哥那么精雕细琢,但更突出产品特点和价格,偶尔也会来点新意。但她一直很拼,做直播、拍视频、干打包……什么都做。“有梦想就坚持,别后退,别让这座城市留下了你的青春,却留不住你”“没有梦想,何必义乌”,在租住房的一面墙上,英姐写下这样的话激励自己。
杨皓跳出网红村的群像,将镜头对准两个小人物,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下朱追梦人的梦想与现实。
Minute国际短片节评委会评介《野生导演》:“创作者敏锐地捕捉到当下中国独特的社会环境中一种辛辣的现实。在网络与流量大潮的背后,寻找到几乎被忘却却鲜明的面孔,和他们身上所背负的当下最为沉重的对于商品与利益的执念与困境。”
野生导演在努力中等待春天
杨皓,山东人,2019年来金华求学,去过几次义乌国际商贸城——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。
2020年,义乌北下朱村火了。从微商第一村、社交电商小镇,再到网红带货小镇,乘着直播的东风,北下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。
“走进北下朱,实现财富梦”“白天开三轮,晚上开陆虎”……那段时间,杨皓从新闻里了解到北下朱的魔幻色彩。“有的文章还说,5000多名主播在这里拍视频,这氛围多疯狂啊!那时我正计划设计毕业作品,觉得拍北下朱挺好的,拍摄也方便。带着好奇,我背着机器就去了。”出发前,杨皓的目标是英姐,她曾被人民网、中青网报道。
到北下朱的第一天,杨皓走在路上,老远就听见颇有辨识度的沙哑声音:“大家好,我是英姐,一名来自东北吉林的70后……”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,在自拍短视频的女子正是英姐。
“英姐,你好!我是拍摄纪录片的学生,想来了解一下。”“那正好,帮我拍个视频吧!”杨皓接过她的手机拍起来。就这样,两人渐渐熟悉起来。
在跟拍英姐的日子里,杨皓采访了近30名主播,并认识了《野生导演》中的另一位主角源头哥。“这里的人比我想象的真实得多,努力得多。几个互不相识的人在某个店门口碰到,看到有人在拍,大家就凑上去围观。‘你这个好!你多少粉丝?比我多,肯定拍得比我好……’就这样,大家互相交流学习。”杨皓说,“他们身上有种‘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’的狠劲,像源头哥,我碰到他时,就是影片里他朝自己头上无数次泼水的画面;英姐白天是个打包工,晚上变身主播。他们在努力中等待春天。”
杨皓以观察式的角度跟拍,一拍就是9个月。他的心情也跟着纪录片中两个主角的情绪和生活起起落落。
杨皓说,这些人很有故事,也有太多不确定和可能。“拍摄结束后,我仍和他们保持联系。他们一直跟着大环境在变,英姐去卖‘9.9包邮’的产品,源头哥在组建团队给人做运营。虽然纪录片《野生导演》已经拍完,但有机会我还会去北下朱继续拍。”
在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上,杨皓说:“作为青年影像创作者,我将继续带着这份认可,通过镜头去发现和创造更多可能。” (记者 余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