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学校怎样选,除了双一流就不没有考研意义吗 关键在自己

高考一直都是被家长和学生看重的,因为高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,同样的考研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。特别是对于高考发挥失利的同学来说,考研是冲击名校的机会。

考研报考学校占比最多的是双一流院校,在大家的意识中,如果考研考的是双非的院校,考研的意义就不大了。其实这是比较片面的想法。

考研要想有意义,一定要考双一流?答案是并不一定

能够考上双一流自然是最好的结果,但并不意味着考不上双一流就没必要考研。这对考研的评价过于片面。考研能到清华、北大这样的重大大学读书是每个人都向往的,但毕竟考上的人是少数,梦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,选择考研的学校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判断的。

考研是希望通过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,让自己更优秀,在专业上、综合能力上都能有变化。而双一流学校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和机会,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。

不能否认双一流院校在师资力量、教育资源、科研方向等方面都有优势,但双非院校并不是不能读。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,能存在自然是有原因的。

而且有的双非院校,在专业领域内也是实力雄厚的,无论在哪个学校,都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平台,对自己都是有帮助的。

确定自己考研的目的,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决定

考研的人数众多,理由也各不相同。目的不同最终的学校、专业选择也会有差别。在决定考研之前,需要确定自己的目的,才会对下面学校的报考有帮助。

渴望好工作

社会经济不断发展,对人才的要求变高,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,是应届毕业生面临的情况。为了找到心仪的工作,只靠大学毕业证是不够的,通过考研提高学历,获得高薪好发展的工作是最有效的方法。虽然研究生就业也有问题存在,但同本科生相比,优势还是比较大的。

避免勾心斗角

离开校园这个比较单纯的大环境迈入社会,避免不了会有勾心斗角的问题存在。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也是普遍现象,很多应届毕业生很难一下适应这种情况,所以选择考研继续学习,不离开学校这个环境,还能保持单纯的心。

改变专业、跟随兴趣

高考的时候可能因为父母的意愿、自己的分数不占优势等因素,选择了一个不感兴趣的专业,大学毕业后不想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。通过考研可以改变专业,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。数据统计:每年有15%的学生都是因为追求自己的兴趣而选择考研。

在决定考研之前,想好了自己要考研的目的,如果是盲目跟风并不是自己有需求,这样的考研很容易被学习的困难、生活的孤独所打败,每年的备考路上,都有人半途放弃。所以从确定考研目的开始,就决定了最后的结果。

考研是否成功,与学生的个人能力有关

执行能力

从决定考研开始,包括后续的复试的准备,都是对个人执行能力的一种考验。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,就需要做好每天的复习事项。随着外界考研环境的不断变化,除了有较强的执行能力,还离不开不断反思总结的能力,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随时调整自己的复习方向和方法。

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

读研做科研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发现问题、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。这些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,可以通过多读书、多实践、多学习提升的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也是对学习能力的一种考验。

对数字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

科研的完成是离不开数据的,但这些数据并不是本来就存在的,需要自己去发现和总结。需要不断的实验归纳,最后拿到数据,如果对数字不够敏感很可能忽视重要的数据。除了数字的敏感,还需要有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、表达能力。把通过实践得到的内容用文字归纳表达出来。

想要冲刺进名校,注意成本和收益

如果考研人确实比较有实力,通过冲刺能实现进名校的机会,但也是要考虑到成本和收益问题的。如果通过二战或三战才能实现这个结果,这2-3年付出的时间、经济成本都是比较大的。虽然备考一次,距离成功的机会就增加一些,但最终的结果是否与付出成正比。

考名校最终目标是找到心仪的工作,有个高收入、好发展,如果把2-3年备考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的投入上,是否也可

以获得一样的结果。而且这期间还有工资可以拿、个人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。

个人观点:每个人的目标和考虑的方向不同,只要能承担自己决定之后的责任,就可以放手去拼搏。

今日话题:考研是否要冲击双一流,你有什么看法?
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

推荐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|京ICP备2022015867号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