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剩余时间不足1个月,再次迎来弃考高潮,冲刺阶段如何度过

2020年报名参加考研的学生有370多万人,我国的研究生报名人数已经连续几年增长率超过了十分之一,而今年报名参考研究生考试的人也“轻松”突破了400万人。

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,并不是再多读几年书,或者拿一个更高的文凭而已,本科生一般来说学的内容比较宽泛,专业不如研究生细分,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。

而到了读研的阶段就会选定一个课题方向,这个方向也一般是导师的研究方向,这个方向会非常具体,专业型硕士将学会专门的技术,学术型硕士会做更精细的研究。

为了深造或就业,考研是再拼一次的机会

众多考生选择考研的原因都不一样,有些考生是对自己的大学不满意,本身所读大学没有什么名气,因此想通过考研进入名校,为自己的学历镀金。

有些考生的专业只有本科学历在就业时没有优势,找到合适的工作,在晋升时也会被学历“卡脖子”,于是选择读研,为了以后的发展做准备。

还有学生是对自己的专业非常喜欢,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,毕业后并不急于就业,想在专业方向走得更远,通过考研可以追随名师做科研,综合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。

不管是哪一种原因,在国家提倡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的当下,考研都是值得一拼的,尤其对于应届生来说,学习能力和状态还都处于最佳阶段,年纪比较小,没什么生活压力,在学业上要更高的追求是值得鼓励的。

考研剩余时间不足1个月,再次迎来弃考高潮

从着手准备考研开始,考生们就会感觉时间好像加速了流逝,除了投入到学习中,考研还有许多事务上的准备,报名、确认、打印转考证,都是一个个时间节点的推近,每个时间点的到来都是在告诉考生们,考研更近一步了。

时间的推进也带给了考生们压力的增加

,明明每一天都在学习,可是“获得感”却越来越少,越临近考试越感觉什么都不会,是考生们的共同感受。

于是大批量考生开始了“弃考”。第一批弃考会出现在报名确认时,这时候很多同学发现自己并没有强烈的考研愿望,或者在秋招中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工作,也就从考研大军里撤退了。

第二次弃考就是在笔试前,很多同学被自己内心的焦虑打败,干脆离开自习室,回到教室葛优躺,每年都有几十万人不去参加考试。

冲刺阶段如何度过?从3个方面进行调节

中途放弃无疑是非常可惜的,毕竟前期的复习已经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,与其半途而废,还不如突破自己的瓶颈,加油冲刺。

列清单提高效率:最后一个月应该去着力准备需要背诵的内容了,比如中英语各种作文的模板,政治的各种考点等,这时候可以通过列清单的方式记录不同时间背诵的内容,一般睡觉前和睡醒后的记忆效果比较好,考生可以根据清单循环复习。

调整作息:考研复习的不同阶段,任务重点也不同,考前的一个月已经经历过了基础期、强化期,到了冲刺期了,这个阶段再去点灯熬油大量学习知识已经没有必要,已经将作息拉回到正常水平,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,保障考场上的发挥效果。

加强短板:冲刺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一个“巧”字,经过前面的学习和测试,每个考生应该对自己的知识短板有所了解,这个阶段可以加强短板的强化,将对应的知识反复看几遍,将对应的习题重复去做,在短期内求得最大的突破。

坚持到考试,不仅仅为了“上岸”

考研是智力的比拼,也是心力的较量,能坚持到最后可能就赢了几十万人了,坚持到参加考试,坚持考完每一科,就是给自己漫长的考研期一个很好的交代。

虽然考研的最高目标是“上岸”,可是准备的过程也有不可替代的意义,大学生们以前也参加过高考这样的重量级考试,可是那是都是跟随老师的安排。

考研是有些同学第一次为自己的未来做选择,第一次自己去全力安排一场考试,一次次从接近崩溃的情绪中“拯救”自己,重新投入到复习中。

一次次去处理选学校、选专业,选择复习课程的问题,在这个过

程中,每个考生都突破了原有的局限,让自身的能力得以突破。

这些都会让考生获得非常大的成长,在进入考场前,每个考生就已经收获了比考研前更努力的自己。

总结:考研是非常艰苦和漫长的,过程中也会有不少同学放弃,相比来说,专心致志准备到最后的人就已经赢了放弃的人,希望每个考生都能考出满意的而成绩,在成绩公布时迎来自己期待的好消息。

今日话题:你认为考研是最难的是什么?

推荐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|京ICP备2022015867号-11